languageexpand_more
English Deutsch Español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Italiano 한어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日本語

用批处理文件开启服务

本文最后更新于1年前(2011-3-30 14:19:01),链接可能失效,内容可能难以复现。请注意甄别。
  2011-3-30 © Sunplace,2011
 

引言
最近安装了SQL Server和VMware Workstation,感觉开机很慢。
打开Windows的服务管理,将相关的服务设置为“手动”即可。下次开机就会默认不启动这些服务了。搜集了下面的两个小例子。启动服务的语句格式为:net start servername (这里的servername 指的是“服务名称”,而不是“显示名称”。可以在属性里查看。)用记事本输入以下阴影部分的代码,将.txt文件后缀名改为.bat,也可以直接保存为@SQL Server.bat,保存类型为“所有文件”。(文件名可以随意起)。保存为bat的文件,还可以右键“编辑”(使用记事本进行修改)。
通过对服务的管理,可以大大加快开机速度。服务想用的时候再手动启动,根本用不上的服务可以“禁用”。
@SQL Server.bat(SQL Server 2008 服务启动)

@echo off
net start MSSQLFDLauncher
net start MSSQLSERVER
net start SQLBrowser
net start MSSQLServerOLAPService
net start MsDtsServer100
net start ReportServer
net start SQLSERVERAGENT

@VMware.bat(VMware Workstation 7.1 服务启动)

@echo off 
net start ufad-ws60
net start VMAuthdService 
net start VMnetDHCP
net start "VMware NAT Service"
net start VMUSBArbService

# VMware NAT Service带有空格,所以需要用双引号(””)

32位系统硬盘安装64位win7(图文详解)

本文最后更新于1年前(2011-3-16 10:58:18),链接可能失效,内容可能难以复现。请注意甄别。
  2011-03-16 © 百度知道&Sunplace,2011

引言
倘若,你的光驱无法读碟,你的USB无法自启动,难道你会疯掉?答案是No,我们还可以硬盘安装系统。实际上这篇文章对×86(即32位)的Windows7和×64的都很管用。那么硬盘安装有什么条件么?
0.1 无光驱,或光驱不读碟
可以尝试U盘安装系统。
0.2 无法进入系统
如果能进入系统,安装的又是32位,那就上虚拟光驱吧。能进入系统,就不必进入WinPE了。无法进入系统,可以试着通过Windows PE(不知道PE的,请自行脑补……)。
0.3 无法从USB启动安装Windows7
如果有以上情况的,就适合硬盘安装了。

图1 Windows PE的桌面
安装步骤详解(请按步骤操作,否则“嘻嘻嘻嘻……”)
1.1 首先C盘名称清空,默认“本地磁盘”
1.2 解压Windows7 64位镜像(安装版,非ghost。如果是ghost,就直接用WinPE自带的一键ghost吧。)到非系统盘,此处以D:\win7为例

图2 将32位的bootsect.exe文件复制到C盘根目录
1.3 复制C:\boot\bootsect.exe至C盘根目录(此bootsect.exe为32位)没有的话,则自行下载之(上图蓝框内的是U盘里的32位的bootsect.exe)
1.4 复制D:\win7中boot文件夹、efi文件夹、bootmgr及bootmgr.efi至C盘根目录(C盘文件如下,可以无视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,如果你没有看到这个)

图3 此图为复制到C盘的文件,图中没有“sources”文件夹,需要自行创建
1.5 在C盘根目录下新建sources文件夹,将D:\win7\Sources\boot.wim复制过来
1.6 运行cmd,输入命令

c:\bootsect /nt60 c:

(注意中间有空格,运行结果如下图)

图4 看到“successfully”就对了
1.7 重启电脑,出现“开始安装界面”,(要注意了,不点击“现在安装”)点左下角“修复计算机”(repair you computer),进入”系统恢复选择”,选择最后一项”命令提示符”(command prompt),进入DOS窗口(图6~8)

图5 终于进来了,好辛苦,直接“下一步”

图6 点击“修复计算机”

图7 之后就看图……

图8 选择“命令行提示符”
输入:

xcopy d:\win7\boot c:\boot

(盘符不分大小写)
再输入:

xcopy d:\win7\boot\bootsect.exe c:

此bootsect.exe为64位

图9 复制运行效果
1.8 重启电脑,出现“开始安装界面”,(要注意了,不点击“现在安装”)点左下角“修复计算机”(repair you computer),进入”系统恢复选择”,选择最后一项”命令提示符”(command prompt),进入DOS窗口。(见图6~8)
先格式化C盘:执行格式化命令

format c:/fs:ntfs


图10 格式化C盘
1.9 (千万不要点“重启”)关闭命令行窗口,之后关闭图8的窗口。此时,会自动倒退到如图6所示的窗口。我们就可以点击“现在安装”,进行无忧无虑的安装了。
编后语
这个情况是同学的老电脑需要安装64位Win7而做的虚拟机实验教程。希望对大家有用,笔者也算装机无数的过来人了。请各位多多评论指教。

手机内存不够

本文最后更新于1年前(2011-3-12 10:35:30),链接可能失效,内容可能难以复现。请注意甄别。
  2011-03-12 © Sunplace,2011


引言,手机内存小,root删了好多自带应用。结果装软件一下就内存不足了?那8G的SD卡不就废了?有了这款Link2SD,你就可以把应用程序移动到SD卡(需要root),卸载系统应用程序(需要root)。
#注意,输入法不要移动(第三方输入法也是),因为移动之后,重启手机后又需要重新开启输入法。

#杀毒软件,安全软件不要移动,这会影响到此类软件的正常工作(一般是开机加速)。
#微博移动过后,重启后需要重新输入密码。不建议移动,QQ也是。
#系统本身应用(包括更新)无法移动。
#带插件的应用移动到SD卡后会导致插件不可用。
#格式化SD卡会消除应用数据(因为应用在SD卡里,相当于卸载应用了)。

Chedong Copyright: 便于复制/粘贴的版权声明

本文最后更新于1年前(2011-3-7 17:23:12),链接可能失效,内容可能难以复现。请注意甄别。
  2011-03-07
 

引言
将版权声明植入在标题和正文之间及RSS中的好处在于:

转载的时候可以被可视化编辑器继续作为连接复制,即使很多用户是先复制到写字板里,然后再黏贴到后台的编辑框中,这样的链接有时候也能被还原成超链;

文字声明部分是为了2次转载时,仍然能延续原有版权声明。

这个声明实际上就是Creative Commons版权署名协议接口的扩展实现,用了这个声明,每天可以在blogsearch订阅link:chedong.com看文章引用,发现大部分人使用多人在转载文档的时候,根本无暇顾及网站首页右下角的版权声明并按照要求去做,那么在CMS的模板中做一个便于COPY/PASTE的版权声明还是可以方便很多全文复制者的(当然:引用者仍然主动删除你的版权声明也没有办法)。重要的:为他人做正确的事情提供方便,原有藏在作者首页右下角的版权声明显然还是不够Copy/Paste Friendly。

1. 创建自己的版权声明

进入: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choose/,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建。

2.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:

允许对您的作品进行商业性使用吗?

是 商业性使用× 本许可协议允许他人复制、发布、演示和表演作品,包括出于商业目的进行上述活动。

不 非商业性使用× 本许可协议允许他人出于非商业目的而复制、发布、演示和表演作品。

允许对您的作品进行修改吗?

是 允许基于您的作品进行修改创作× 本许可协议允许他人复制、发布、演示和表演作品,也允许他人基于该作品创作演绎作品。

是的,只要他人以相同方式共享 相同方式共享× 许可人只允许他人采用与自己的作品所使用的协议相同的许可协议,来发行演绎作品。
不 禁止演绎× 许可人仅仅允许他人复制、发行、展览、表演、放映、广播或者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对本作品未作改动的复制件——而不是本作品的演绎作品。

您的许可协议的司法管辖区域 司法管辖区域×

附加信息

您作品的格式:

作品标题 (您要授权的作品的标题)

标识作品署名 标识作品署名× 作品的使用者应该给出的作者名字,比如作者的姓名。

标示作品网址 标示作品网址× 作品的使用者应该给出的URL地址,比如作者网站上该作品的网址。

源作品网址 源作品网址× 据以创作演绎作品的作品。

获取更多许可的网址

例如本博客的内容除了原创就是转载,非商业用途,转载本博客文章需注明出处。于是就有了这个:
卡库伊bySunplaceis licensed under aCreative Commons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2.5 中国大陆 License.
基于hi.baidu.com上的作品创作。